陽春三月,山城重慶群賢畢至。2025年4月11日至13日,由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標志專業委員會主辦的“第十四屆中國腫瘤標志物學術年會”在重慶科學會堂隆重舉行。作為我國腫瘤標志物領域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學術盛會,本屆會議吸引了包括院士專家、學科領軍人物在內的幾千名業內翹楚齊聚一堂,開展學術研討與產業對話。美光硅谷&三峽醫檢團隊以“創新驅動發展,科技服務健康”為參展主題,攜自主研發的多款精密儀器及配套試劑耗材盛裝亮相,在為期三天的學術大會上譜寫了產學研深度融合的華美樂章。
我司展臺以科技藍為主色調,搭配美光硅谷自主研發的各類真機和試劑耗材,盡顯科技美學空間設計。參展期間,我司攜最新迭代升級的稀有細胞捕獲儀、Isocell熒光掃描顯微系統、Bio-mixer02生物混勻器等醫療器械產品嶄新亮相,其廣闊的市場前景和臨床實用性,吸引多位經銷商和臨床專家駐足咨詢,成為展區最具辨識度的視覺焦點之一。
展會第二天,三峽醫學檢驗實驗室展臺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參觀者。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基礎部實驗教學中心主任、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標志物委員會主任委員、CACA腫瘤標志物學術大會主席邢金良教授、中國CTC產業聯盟理事長、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胡志遠教授、中國CTC產業聯盟副理事長、杭州華得森生物技術公司董事長張開山博士、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基礎醫學研究所張宏冰教授、重慶大五公司康敏總經理等專家親臨我司展臺,與鄧亞光教授團隊展開親切交談。“在循環腫瘤細胞富集過程中,傳統混勻方式容易造成細胞損傷,而BioMix的gentle模式通過優化擺動頻率和幅度,將細胞存活率提升了20個百分點。”專家們親自操作系統或了解后,對美光硅谷自主研發設備的智能化程度表示贊賞。胡教授指出:“這種能夠自動識別樣本類型,而且還能匹配最佳混勻參數的設備,代表了生物樣本處理的新方向”,他表示CTC聯盟單位要加強合作,互通有無,共同為液體活檢技術貢獻CTC專業力量。
大會期間,公司董事長鄧亞光教授、公司特聘專家張宏冰教授、宜昌市中心人民醫院車志丹教授、宜昌市第二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張志教授、三峽醫檢臨床負責人付輝玲、儀器研發負責人鄧江平、試劑研發負責人孫長勝、臨床項目經理覃程陳等專家全程參與了多場學術交流會議,在CTC標志物論壇活動中結合臨床及研究過程,與專家們進行了CTC相關學術溝通和交流。
公司特聘專家張宏冰教授在腫瘤學學術會議哈佛歸國學者論壇上擔任報告嘉賓,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其精彩的演講贏得陣陣掌聲。
與此同時,公司研發團隊積極投身各類學術活動,團隊發表的《同一管血液樣本中的循環腫瘤細胞和循環腫瘤DNA的雙檢測》論文在“TBM青年優秀論文”評選中榮獲“優秀壁報交流”獎。在“CTC臨床最新應用”衛星會上,試劑研發負責人孫長勝與國內外同行深入探討了單細胞測序技術的最新進展;在“腫瘤標志物的即時檢測新方法”研討會上,儀器研發負責人鄧江平、項目經理覃程陳就檢測標準化問題發表了專業見解;年輕的研發人員和市場推廣人員更是抓住機會,在茶歇間隙與專家們交流請教。參會團隊在總結復盤時感慨:“這次我們帶來了技術和產品,帶回去更多是創新靈感。特別是與頂尖專家交流起來,讓我們對緊跟國際前沿技術趨勢有了更清晰的把握。”
通過這次全方位的學術參與,美光硅谷&三峽醫檢團隊不僅展示了技術實力,更構建起“學術-臨床-研發”的良性互動生態。大家深知:“閉門造車永遠造不出好產品,只有扎根市場,了解同行,擁抱前沿,才能做出真正解決實際問題的好產品。”展會中,研發與市場團隊的成員們與同行業的專家們充分的交流探討CTC儀器和試劑的最新研究成果,更深、更廣地拓展了團隊對腫瘤標志物檢測最新、最前沿科研成果的全面了解,展會雖落幕,但由此開啟的合作新篇才剛剛開始。研發團隊已經著手計劃在下一代產品中逐一打磨,通過不斷的交流促進,我們相信隨著我們的前沿液體活檢技術的更快速發展和創新,會使得液體活檢技術的科研成果和臨床應用技術更加完善和優化,也能夠促進“先知系統”及其相關的系列產品能夠不斷更新迭代,助力醫療科技發展,更好的幫助患者邁向康復之路。我們熱切期待更多的領域專家和相關機構的支持和合作,共同在液體活檢研究領域創造新的科研高峰,我司團隊也將不斷打開思路、持續學習、不斷創新,永遠保持在腫瘤標志物檢測領域最優的狀態,為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呈現更美好的未來。
學術盛宴暫時落幕,但創新的火花永不熄滅。當我們凝視顯微鏡下的單個細胞時,看見的是整個生命科學的星辰大海。我司將始終以“以精準醫療造福和改善民生”為使命,與各位同仁、專家學者攜手,共同書寫腫瘤早篩的新篇章。